組織單位:海南大學
分會主席:孫世剛
學術秘書:田新龍,海南大學,tianxl@hainanu.edu.cn,康振燁,海南大學,zkang@hainanu.edu.cn
會場簡介:氫能和燃料電池是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實現我國“碳減排”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標,氫能和燃料電池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年初,我國又把氫能技術列為國家未來六大產業之一,氫能和燃料電池都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本次會議將邀請協會(學會)領導、院士、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就國家相關政策和技術發展、行業科技發展目標和任務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總結國內外近期開發的氫能與燃料電池先進生產工藝和關鍵技術,指導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升級,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期待專家老師和技術人員踴躍參加。
征文范圍:電催化、電解水、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氫能制備及產業化裝置等關鍵科學與技術。
學術委員會:孫世剛、沈義俊、陳煜、楊軍、馮立綱、徐林、王亮、尹詩斌、劉鐘馨、賈春滿、李亞偉、王昊
組織委員會:田新龍、康振燁、鄧培林、劉雨昊、羅俊明、李靜、陳琦、黃瑋、孫偉
組織單位:天津大學國家工業結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海南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大連理工大學
分會主席:郝紅勛、楊超、姜曉濱、潘勤鶴
學術秘書:黃欣,天津大學,022-27403200,x_huang@tju.edu.cn
會場簡介:分會場聚焦醫藥、食品、精細化工品、新材料等領域的工業結晶基礎理論、結晶過程模型與模擬、結晶工藝開發與放大、工業結晶過程強化與連續化等方向最新研究進展,旨在完善我國工業結晶領域整體理論基礎,提升相關方向原始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的合作創新,加速相關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分論壇擬邀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部門等領域內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分會場主題從理論、方法、技術、產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與經驗。
征文范圍:(1)工業結晶基礎理論;(2)晶體產品形態調控、多晶型預測、篩選與精準制備;(3)結晶工藝開發與放大;(4)工業結晶過程強化及連續化;(5)結晶過程計算流體力學及多相混合過程研究等。
學術委員會:王靜康、郝紅勛、尹秋響、楊超、韓永生、江燕斌、姜曉斌、宋興福、陶緒堂、陸杰、蔡挺、王學重、王辛龍、張振杰、尹大川、王彥飛、陸明、陳建新、蘇敏、張春桃
組織委員會:馮廣波、潘勤鶴、劉鐘馨、李嘉誠、賈春滿、王林桂、熊德華、周麗娜、黃欣、王娜、王霆、周玲、孫臣
組織單位:中國顆粒學會藥物制劑與粒子設計專業委員會
分會主席:崔福德
學術秘書:石凱,pharmparticle@126.com
會場簡介:本會場交流主題以工業藥劑學及高端制劑的研究為中心,廣泛征集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技術工作者以及在校學生的學術論文,展示其研究成果及新進展、新動態和新成果等。非常歡迎粉體加工技術及設備、藥用輔料、以及粉體表征儀器(晶形、粒子形狀大小、流動性、壓縮成形性等)方面的專家們及企業針對粉體技術在藥物制劑中的應用進行廣泛交流,以期提高藥物制劑技術的科學性、實用性及可生產性。本次分會將是藥物制劑領域與粉體技術溝通的盛會,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廣泛交流的盛會,理論聯系實際的盛會,中國工業藥劑學產業化交流的盛會。
征文范圍:
(1)粉體技術在固體藥物制劑中的應用;
(2)粉體性質的測試技術與研究進展;
(3)藥用輔料的粉體性質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4)新型制劑設備的應用與研究進展;
(5)制劑顆粒質量表征與控制
(6)在固體制劑生產過程中粉體性質的在線測定與控制策略;
(7)從實驗室研究到產業化過渡的難點與關鍵問題;
(8)藥物制劑的新劑型與新技術的產業化前景與難點;
(9)基于功能性粒子設計的高端制劑。
學術委員會:崔福德、呂萬良、常津、胡富強、吳傳斌、陳曉東、吳偉、何勤
組織委員會:唐星、楊麗、毛世瑞、王東凱、樸洪宇、喬明曦、張宇
Organiz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Chinese Society of Particuology
General Chair: Raffaella Ocone
IMFTF focus: The International Multiphase Flow Technology Forum (IMFTF) aims at facilitating the academic exchange and experience sharing worldwide. Its main objectives are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fostering collaborations among researchers. IMFTF is dedicated to multiphase technologies that can be extended to wide scale knowledges and methodologies for fundamental research reference. It is known that there still are many potential contents hidden in multiphase flow. Meanwhile,with great progress of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present problems of multiphase flow should be well addressed by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IMFTF hopes to stimulate communication and make effort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such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area. IMFTF welcomes discussion and aims at expanding the boundaries of knowledge that needed to solve challenging problems.
Call for papers: IMFTF2022 will focu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Multiphase Flows, Bubbly and Droplet Flows, Particle-laden Flows, Turbulence in Multiphase Flow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 Reactive Multiphase Flows, Granular Media, Fluidization, Cavitation, Nucleation, Mixing, Collision, Agglomeration and Breakup and Flow Instabilities.
New version of multiphase flow in process engineering.
Abstract Submission: http://www.dexsil-pharma.com/meeting/CCPT12/divisions.php#topic125
Secretariat: Jun Yao,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Tel. +86-17710098569; E-mail: yaojun@cup.edu.cn
學術委員會(按姓名拼音排序):曹少文、陳煜、鄧德會、郭少軍、李朝升、李映偉、梁海偉、劉岳峰、劉兆清、劉忠文、彭峰、沈少華、王勇、夏寶玉、向中華、徐強、徐維林、楊艷輝、余皓、袁友珠、張炳森、張鐵銳、鄭耿鋒、鄒曉新
組織委員會(按姓名拼音排序):曹永海、丁良鑫、劉兆清、樓宏銘、歐陽婷、彭峰、彭新文、楊光星、余皓、張巧
(1)超微納顆粒的制備理論、工藝及改性技術(尤其是分散技術);
(2)超微顆粒在能量轉換與存儲、環境修復、生物醫學等領域中的應用;
(3)超微顆粒測試、標準分析中的基礎問題;
(4)超微粉體產業化技術中的技術問題。
學術委員會(按姓氏拼音排序):陳勝利、陳運法、程國安、鄧茂華*、傅彥培*、胡宇光*、黃肇瑞*、李星國、林中魁*、劉如熹*、劉寶丹、劉潛峰、邱郁菁*、邵剛勤、蘇程裕*、韋文誠*、于溯源、楊為佑、鄭憲清*、徐錫金(標*者為中國臺灣代表)
組織委員會:劉潛峰、徐錫金、王春明、劉寶丹
學術委員會:于溯源、元一單、季松濤、李春、楊志義、劉宇、梅其良、陳巧艷、曹學武、王德忠、孫中寧、周濤、潘良明、周志偉、張亞培、谷海峰、彭威、顧衛國、佟立麗、倪木一、陳鵬、魏嚴凇、宮厚軍、黃挺、王輝
組織委員會:王輝、魏嚴凇、聶保杰、尹俊連、于明銳、史曉磊、孫婧、喻鵬、孫曉暉
組織委員會:洪長青、劉瑞祥、劉吉軒、陳磊、杜斌
組織單位:中國顆粒學會顆粒測試專業委員會、北京粉體技術協會
分會主席:葛寶臻、董青云、沈建琪、張福根、周素紅、張文閣、韓鵬
學術秘書:魏永杰,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yj.wei@163.com;周騖,上海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usst_wzhou@163.com
會場簡介:分會場面向顆粒測試方法研究、測試儀器開發與生產、測試技術與儀器應用、測試標準制定等領域,邀請和組織專家、技術人員針對我國粉體、液態和氣態顆粒測試研究與應用開展研討,促進科技創新與創業,實現成果轉化,深化顆粒測試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推動我國顆粒測試技術及相關領域標準化等工作。通過學術交流促進專業培訓、科技咨詢、產學研合作等活動,扶持以激光粒度測試儀器等為主導產品的國內顆粒測試品牌企業。
征文范圍:
(1)微米、納米顆粒測試理論及新進展
(2)顆粒測試新技術、新方法及創新成果
(3)顆粒關鍵參數的測試理論與驗證
(4)顆粒測試在交叉學科中的應用
(5)顆粒在線測試技術及應用
(6)顆粒測試技術標準化
(7)顆粒標準物質的研制與開發
(8)其它顆粒測試技術與應用
學術委員會:陳勝利、付艷、付信濤、傅曉偉、高原、高思田、葛廣路、郝新友、何羽薇、胡子平、李力、李增和、李兆軍、劉偉、劉俊杰、呂且妮、蘇明旭、朱子新、吳漢平、許人良、徐喜慶、王孝平、魏永杰、陳誠、田慶國、吳立敏、席廣成、許傳龍、秦和義、任飛、楊文、楊毅、楊正紅、于明州、周已欣、朱曉陽、胡曉林、張國誠、高峽、王遠航、余方、趙曉寧、談玲華、周文剛
組織委員會:周素紅、高原、朱曉陽、許傳龍、于明州、蘇明旭、陳誠、劉俊杰、田慶國、魏永杰、周騖
組織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分會主席:康毅力、許成元、林沖
學術秘書:郭昆,西南石油大學,02883032118,1459069176@qq.com
會場簡介:石油和天然氣仍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依賴的主要能源,保證油氣安全供給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天然氣作為最清潔低碳、靈活高效的化石能源,更是中國能源體系由高碳向低碳、零碳轉型的重要抓手。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開發過程中,與顆粒物質相關的科學與技術問題普遍存在。顆粒物質力學與顆粒多相流理論是油氣井工作液調控、鉆井防漏堵漏、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水力鋪砂壓裂、暫堵轉向壓裂/酸化、地層出砂、煤粉運移、微粒運移等的理論基礎之一。本會場圍繞油氣勘探開發中涉及的顆粒材料力學、顆粒體系結構與強度、顆粒多相流相關最新研究進展開展討論交流,以期建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顆粒物質力學學科新方向,并石油與天然氣高效開發提供理論支撐。
征文范圍:(1)油氣井防漏堵漏顆粒材料;
(2)水力壓裂顆粒材料;
(3)鉆井巖屑床;
(4)油氣井工作液與儲層保護顆粒材料;
(5)油氣井出砂與防砂;
(6)油氣層微粒與煤粉運移堵塞。
組織單位:中國顆粒學會氣溶膠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分會主席:曹軍驥、李順誠、王新明、顧兆林、張仁健
學術秘書:武云飛,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wuyf@mail.iap.ac.cn;夏蕓潔,北京市氣象探測中心,xiayunjie1992@163.com
會場簡介:國家領導人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向全世界鄭重承諾: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碳中和必將給我國帶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也勢必對氣溶膠性質、氣溶膠與天氣氣候相互作用產生重要影響。本分會場將聚焦碳中和目標下的氣溶膠科學問題,展示最新科學研究成果與關鍵技術進展,探討碳中和目標驅動下我國大氣氣溶膠工作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同時服務于我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重大戰略。
征文范圍:
(1)碳氣溶膠探測技術和新方法;
(2)黑碳和棕碳氣溶膠的環境影響及氣候效應;
(3)氣溶膠理化特性、采樣/監測/分析、源解析;
(4)氣溶膠生成機理、健康影響和污染控制技術等。
學術委員會:曹軍驥、李順誠、王新明、顧兆林、張仁健
組織委員會:武云飛、劉丹彤、夏蕓潔
組織單位:中國顆粒學會吸入顆粒專業委員會
分會主席:王震宇、李旗、陳永奇、李鐵軍
學術秘書:邵奇,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王曉飛 ,上海歐米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iddchina@126.com
會場簡介:中國顆粒學會吸入顆粒專業委員會成立于2018年,前身為2013年11月在中國南京成立的民間公益組織“全國吸入給藥聯盟”。吸入顆粒專委會成員主要包括吸入藥物基礎研究、藥品研發、質量控制、制劑生產、安全性評價、臨床藥理、臨床應用等領域的生產企業、高校院所、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士。吸入顆粒專委會以國家政府機關制定的相關藥品法律法規政策為導向,以推進中國吸入給藥行業的發展,提高國內吸入藥物的研發,產品技術標準和臨床應用,加快與國際同行業接軌作為創建目標。
征文范圍:吸入疫苗;大分子吸入顆粒技術;干粉吸入顆粒新工藝;吸入產品中顆粒的表征與質量;吸入裝置的開發及應用研究;鼻用顆粒技術的研究;吸入藥物的臨床研究;吸入顆粒的安全性評價;
學術委員會:毛世瑞、侯曙光、王兆霖、王震宇、廖永紅、陳永奇、李旗、李鐵軍
組織委員會:沈丹蕾、邵奇、王曉飛
組織單位:中國顆粒學會顆粒制備與處理專業委員會
分會主席:沈志剛、駱廣生、鄭水林、王燕民
學術秘書:張曉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010-82317916,zhangxiaojing@buaa.edu.cn;蔡楚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010-82316642,ccj@buaa.edu.cn
會場簡介:為總結和交流近兩年來我國顆粒制備與處理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探討顆粒制備、處理與應用前沿熱點問題,促進同行之間的成果交流,同期舉辦第十五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學術研討會。本分會場主要涉及顆粒制備、處理與應用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二維納米顆粒、化工顆粒、礦物顆粒、功能性顆粒等各種顆粒的制備與后處理,以及顆粒在二維材料、能源、化工、環保等領域中的應用。)
征文范圍:
(1)顆粒制備方法或理論的新進展(包括但不限于二維納米顆粒、化工顆粒、礦物顆粒、功能性顆粒等各種顆粒的制備)
(2)顆粒后處理方法或技術的新進展(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物理或化學方式進行顆粒的表面改性、分散、球形化、分級等后處理工序)
(3)顆粒在各領域應用的新進展(包括但不限于在能源、化工、環保等領域。)
學術委員會:
組織單位:江蘇省顆粒學會、南京中醫藥大學
分會主席:朱華旭
學術秘書:王歡,江蘇省顆粒學會,025-85509178,jskl_org@163.com
會場簡介:通過主題演講、展位展示和交流等形式,解答醫藥顆粒制備工藝及實際生產難點,剖析醫藥時政熱點及發展方向,展示最新醫藥顆粒藝設備,搭建以顆粒為契機的創新交流、項目對接、人才聚集平臺,促進行業的創新發展。
征文范圍:
(1)醫藥顆粒制備、表征及應用
(2)中醫藥中間體及精細化工
(3)生物制藥
(4)制藥機械及包裝設備
(5)顆粒標準化宣貫
組織單位: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浙江大學
分會主席:魏煒、戈鈞 、平淵、馬光輝
學術秘書:岳華,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hyue@ipe.ac.cn;呂巖霖,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lvyanlin@ipe.ac.cn;王雙,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wangshuang@ipe.ac.cn
會場簡介:天然顆粒在催化、靶向遞送和感染等方面具有獨特的性能。而通過向天然學習,利用合成、組裝等手段獲得可以模擬自然界巧妙結構或者功能的仿生顆粒,也成為生物醫藥、能源化工等領域的前沿熱點。然而,如何實現天然顆粒的高值化利用以及人造顆粒的高性能優化設計/功能模擬,離不開顆粒學與仿生學等基礎學科巧妙融合以及高精尖技術手段的開發/應用,這也是本會場聚焦的關鍵問題。
征文范圍:天然和仿生顆粒的提取、合成、改造、表征和應用,包括但不限于固定化酶、病毒樣顆粒等生物大分子基顆粒,細菌、酵母等微生物顆粒,囊泡、外泌體等細胞型顆粒,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種理化性質仿生、合成過程仿生以及功能仿生顆粒。
組織單位:中國顆粒學會顆粒制備與處理專業委員會
分會主席:李春忠,宋少先
學術秘書:江宏亮,華東理工大學,jhlworld@ecust.edu.cn; 李宇航,華東理工大學,yuhangli@ecust.edu.cn;賈菲菲,武漢理工大學,feifeijia@whut.edu.cn
會場簡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是化石資源清潔高效利用與耦合替代以及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與規模應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能源化工新體系。相關顆粒技術的發展對提高能源化工過程效率具有重要地位。面向雙碳目標,對未來顆粒制備、表征及應用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分會場面向“雙碳”目標的未來顆粒技術中的關鍵挑戰,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和討論。凝練基礎前沿的關鍵科學問題以及產業中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推動未來顆粒技術在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產業應用中的發展。
征文范圍:顆粒制備、表征及應用過程科學基礎;能源化工過程中顆粒技術新進展;電化學能量存儲與轉化顆粒技術;顆粒原位表征技術;顆粒應用過程強化;清潔能源顆粒技術;碳儲存顆粒技術;環境礦物材料;二氧化碳礦化顆粒技術;選礦和冶金過程中顆粒技術新進展。
重要日期
- 會議日期:
2022-11-25至2022-11-28
- 投稿日期:
2022年3月28日至2022年10月20日
- 審稿日期:
2022年10月20日至2022年10月27日
- 早鳥票截止:
2022年7月4日前